查看原文
其他

10909米!今天,一起记住这个数字

CGTN CGTN 2022-03-21

下潜!下潜!下潜!
从古至今,

人类对深海未知世界的探索从未停歇。



10日,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

China's deep-sea manned submersible "Fendouzhe," which means "striver" in Chinese, descended 10,909 meters in the Mariana Trench on Tuesday.

 
身处万米海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潜航员们这样说——

“万米的海底,妙不可言!”
 
在几个小时的海底作业之后,3名潜航员进入午餐时间,并回传了三个人的合影。

Three divers sent back a group photo with each person carrying a food plate in hand after four hours of the mission. 

据了解,潜航员们将在海底进行采样工作,预计持续6个小时。

According to the exploration team, the crew will work for 6 hours in data collection and actual exploration when the vessel reaches the deepest spot.

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网友们纷纷表示祝贺——“了不起!”,“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

 




#1.

从百米浅海到万米深海:

中国一代代深潜人的“深蓝梦”


回望过去

中国第一艘载人潜水器只能下潜300米

而如今

“奋斗者”号正在探索万米深海



1986年,中国第一艘载人潜水器——7103救生艇研制成功。

2010年7月,中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下潜深度达到了3759米,中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3500米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2012年6月,“蛟龙”号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完成了它的终极挑战,最终将记录保持在了7062米。

2017年8月,中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成功下潜4500米。



在地球表面,不少探险家能成功登顶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但潜入水下探秘马里亚纳海沟却极其困难,潜入地球最深海沟的人类也是屈指可数。
 

小科普:据了解,马里亚纳海沟(Mariana Trench)是太平洋板块往菲律宾板块下面俯冲形成的,整个俯冲体系全长约2800公里,呈南北走向,海沟的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海沟最深处的地方达6到11千米,是已知的海洋最深处,这里水压高、完全黑暗、温度低、含氧量低,且食物资源匮乏,因此成为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区域之一。


此次“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不仅融合了之前两代深潜装备的优良血统,更采用了一系列最新型“黑科技”,使中国研究万米深海的能力“更上一层楼”。





#2.

“奋斗者”号:

那些划时代的“黑科技”



“奋斗者”号下潜的马里亚纳海沟一万米处,水压超过110兆帕,相当于2000头非洲象踩在一个人的背上。


“奋斗者”号如何硬核“抗压”?

世界上其他到达过这里的载人潜水器又是怎么做的?

揭秘“奋斗者”号的“抗压”之谜


8年前,加拿大导演卡梅隆就曾乘坐着“深海挑战者”号,成功挑战了马里亚纳海沟——抗压的关键在于它结实耐压的球形载人舱。

论球舱的厚度,“深海挑战者”号与世界上的其他潜水器相比相差并不多,但大小却不到它们的一半,可谓是“皮厚馅小”,而这也是卡梅隆能够抵达万米的原因。

但“深海挑战者”号球舱太小,连五六岁的儿童都很难站直,无法搭载更多的科学家和科研设备。为了能在里面连续待上6个小时,卡梅隆甚至要专门练习瑜伽。

为了保证载客量,载人舱要足够大;而为了减轻潜水器的负担,球舱又不能太重。为了承受万米海压,做成又大又轻又坚固的载人舱至关重要。

国产新型钛合金材料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经过多年的不断优化和上千次的测试,中国自主研制的新型钛合金终于问世。强度高、韧性好,可以容纳最多3名乘客安全地在海底进行科考任务。

现在,“奋斗者”号终于可以顶住巨大的海底压力,安全载人潜入万米深海。

That spot, known as the Challenger Deep, is roughly 10,900 meters deep. The water pressure is 110 kPa, equivalent to 2,000 African elephants. 

The cabin shell uses titanium, a perfect material with low density and high strength that allows the submersible not only to bear water pressure at 10,000 meters, but also to reduce self mass and expand interior space.

“油腻”的锂电池:“奋斗者”号的能量包



每次下潜作业,“奋斗者”号要工作10小时左右。


深海高压下,
如何避免“奋斗者”号的锂电池因温度过高引发的自燃隐患?


“奋斗者”号的锂电池,和普通的电池不同,它的内部充满了油。

“奋斗者”号的上百块单体锂电池为若干组排列,模块之间的间隙中充满了油。当某个电池的温度升高时,热量会先传递给周围的油,然后油再通过电池箱体将热量传递给外部的海水,来缓解电池发热的状况。

这样“奋斗者”号就可以安全下海了吗?当然不是。

每批锂电池在成组前,都要严格进行撞击、针刺、海水浸泡、短路、过充、过放等十几项安全抽检,而且还要进行超过万米压力环境下的安全测试。只有通过层层测试,才能最终成为一块合格的“能量包”,保证“奋斗者”号的绝对安全。

Powered by a lithium battery, the Striver can unload the equipment onboard and pick up samples from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with its flexible robotic arms. The arms can operate at an accuracy of one centimeter, the research team said.

It is more capable than its predecessor Shenhai Yongshi (Deep Sea Warrior), as it can carry three researchers to more than 10,000 meters (more than 32,800 feet) deep, according to the China Ship Scientific Research Center.


在下潜的征途上

人类一直在路上

致敬一代代深潜人!




推荐阅读:
“鲲龙”海上首飞,成功!
发射成功!
5年发射140余次,中国航天业的下一步是哪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